坐飞机出门、车内无需驾驶室……在进博会畅想未来出行

发布时间:2024-11-30 10:49:48 来源: sp20241130

  当人们更多地讨论充电而不是加油,当手机可以约到自动驾驶的网约车,似乎我们的出行已经进入一个不同以往的崭新时代。但人们不会满足于此,关于出行的想象永无止境,即便征服了陆地,也还可以仰望天空。

  未来的出行还有什么可能?我们能够期待更清洁的能源、更自动的驾驶吗?抑或是,飞机出行是否有希望成为常态呢?在第六届进博会的汽车展区,车企们以丰富的展品回答着这些问题,勾勒着面向未来的出行场景。

  一家车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才是进博会的意义所在。展车不是一件件售卖的商品,而是用来呈现关于公共课题的回应,提出关于“未来出行”的方案。

  在未来,坐飞机出门

  御风未来展台上的展品,应该是整个汽车展区内唯一在天上飞的出行工具。2吨级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ATRIX 1前不久刚刚完成首飞,此次参展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架飞行器长得很像放大版的无人机,配有20个旋翼,纯电动驱动,但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座舱,里面可以堆放货物,也可以容纳五个座位。

  目前,这一飞行器更多能够考虑的实际应用场景在货运物流、应急救援等方面,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让人们能够坐着飞机低空出行,解决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据工作人员介绍,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到崇明岛,驾车大约需要3个小时,但飞行器只需要15分钟即可到达。

  按照当前的设计,MATRIX 1满电可以飞行约250km,航行速度可达200km/h,巡航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的低空范围。此外,飞行器的飞行无需人为在舱内进行操纵,而是通过智能飞行控制系统在地面进行控制。

  车辆越来越多,地面越来越堵,低空似乎充满了想象空间。御风未来的企业愿景就是“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品牌经理曾全洪对于低空的未来非常乐观。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低空的发展应该是从“点对点”到“一条条线”,最终成为“一个面”。各家公司的参与、各种空中出行工具的出现,形成一个空中的立体交通网。

  曾全洪也表示,这条路很长,还需要一些时间。近来,“低空经济”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个省市更是推出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在御风未来的规划中,2025年前将实现货运商业化运营,2027年力争实现点对点载人航线飞行,2030年前后实现大规模客运。

  在未来,驾驶更智能

  自动驾驶当下已是各大车企的必争之地,而L4级别的自动驾驶也早已不再是概念中的存在。在当下和未来,驾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还将迈着大步往前。

  在摩比斯的展台上,中国首展的新一代智能移动出行概念车M.Vision TO车内已经没有驾驶室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车不仅可以伸缩形状和大小适应路况,还可以实现螃蟹式的横向驾驶和原地掉头第二个操作。通过激光雷达、电子角模块和MR显示器等硬件,车身的LED屏幕能够打造车窗般透视效果,也可以实现海洋场景的沉浸体验。

  而在人为驾驶的层面,摩比斯也在探索新的智能技术以保证驾驶安全。全球首创的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M.Brain2.0此次迎来中国首展。这一系统通过脑电波耳机以每秒250次的频率检测脑电波信号,实时监测驾驶员健康状态。一旦出现疲劳、困乏等情况,便会发出视觉、听觉、体感三重警示。

  目前,M.Brain已在韩国京畿道完成16万公里、共8000小时的试运行。分析结果显示,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引起的事故减少了约25%。

  摩比斯中国的公关副总监许创维表示,M.Brain2.0产品计划在2024年落地实现量产,未来如何在中国落地,在哪些行业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在物流领域,自动驾驶同样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港口、码头、机场、工厂,在这些场景之中,更少的人力、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能耗,便是自动驾驶带来的价值。西井科技的展台上,记者看到了全球首款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5分钟可以完成无人化电池补能,单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0吨。

  在未来,能源更清洁

  在汽车展区内,氢能是多家车企展示的重点。在向着“双碳”目标前进的道路上,氢能似乎已经成为下一个新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丰田汽车展台,氢能源的发展呈现两条技术路线:氢燃料发动机技术和氢燃料电池技术。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公关部的徐一鸣解释说,氢燃料最简单的优势就是只产出电能和水,没有二氧化碳和废气的排放。同时,氢燃料发电机能够承接当前汽车市场传统车型的发动机产能,避免造成极大浪费,形成产业冲击。此外,氢燃料发电机和氢燃料电池的区别在于可以让追求驾驶乐趣的车主感受到汽油车的线性加速和声浪。

  目前阶段,氢能源在商业上的应用更多,比如干线物流等方面。这些使用场景较为简单,资源相对集中,能够较好地控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投入。对于未来的氢能源市场,徐一鸣认为难点在于制氢成本和用氢的基础建设。这些需要产学研等各方面协力攻克,肯定还要一些时间。

  氢能是否是新能源市场的下一个答案呢?徐一鸣告诉记者,无论是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还是满足消费者需求,都不会有一种技术路线能够切掉其他所有路线,一定是全方位发展。针对不同地区的能源结构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收入水平,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应该要提供全方位的电动化产品。但是目前来看,氢能的发展是非常有希望的。

  除了丰田之外,现代汽车集团2021年在广州设立了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综合基地——HTWO广州。目前,现代汽车集团量产的最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已经广泛载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巴士、重卡等。在韩国,已经有商业化运营的氢燃料电池巴士投入使用。

  在未来,享受出行自由

  飞机出行、无人驾驶、零废燃料,这些未来出行的想象似乎可以用“自由”来涵盖,更少的顾虑、更多的选择。但更大意义上的自由,还可以拓宽车辆的适用人群。

  丰田汽车提出“Mobility For All”(为所有人提供出行自由)的概念,这里的“所有人”就是要包括行动不便人群。旋转座椅、轮椅收纳装置,拥有这些配置的无障碍车辆作为“福祉车”优化了众多特殊人群的出行体验。2022年的冬残奥会上,一批无障碍车辆参与奥运服务。

  此次展台上还推出了一款概念的电动小型移动工具JUU。这款“小车”的驱动采用车载马达,并且与普通电动轮椅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通过尾鳍支撑实现台阶的爬升和下行。

  从概念走向现实还有一段距离,也需要考虑道路安全和相关交通法规。目前,JUU的行驶速度设置在10km/h以内,未来该行驶在人行道还是非机动车道呢?类似这样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地调整、适配。(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