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林木成材也“生财”(深阅读)

发布时间:2024-06-05 00:14:01 来源: sp20240605

  骤雨初歇,山中薄雾氤氲。在江西省永丰县官山林场,高大的杉木直冲云霄,杉木间分散种植着闽楠。“如今种下的楠木,要至少50年才能成材。”从事造林工作30多年的工程师李建华说,“把什么样的森林交给未来,是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要回答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去年,江西被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份之一,试点任务面积23.04万亩,涉及19个县(市、区)的41个试点单位。记者调研了解到,江西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科学合理利用林木,着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规划

  “江西属于亚热带气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以往经济林的树种以杉木为主。”在一片人工用材林场,永丰县官山林区党工委书记肖东京告诉记者。

  杉木生长速度快,结构均匀,是优良的木材品种,但其生长对地力消耗较大。曾经的官山林场以杉木纯林为主,林地主伐两三代后肥力大幅下降,导致林木产量下降。如何实现可持续经营?

  官山林场与多个科研院所合作了数十年,积累了成熟的杉松和阔叶树种培育经验。2008年起,官山林场尝试近自然和差异化经营,通过对杉木中龄林间伐抚育、在杉木林冠下套种珍贵树种闽楠的方式,营造杉楠复层异龄混交林。

  “楠木在生长初期喜欢散射光,套种在间伐过的杉木林中非常合适。”李建华说,“在生长过程中的相互竞争也能促使楠木长得更快更直。”

  楠木作为常绿阔叶林,落叶能够较快腐烂,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弥补杉木纯林对土壤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针叶阔叶混交林也使林木抗灾抗病虫害能力得到提升。

  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具有不同特点,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

  江西省信丰县金盆山林场有5.3万亩保存完整的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其中一片661亩的林地是上世纪80年代为快速获取优质木材而专拣粗大通直的良木采伐后,疏于经营管理而形成的天然阔叶次生林。样地调查显示,因为树木密度大,不少林木生长不良,幼树生长受到影响。

  “我们去年尝试对这片次生林开展森林抚育,首先通过测量选定目标树,然后伐除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干扰树,保留辅助树,调整森林疏密度,最后再进行补植和管护。”金盆山林场场长朱恩永说,“改造过的林地没有杂灌,林相明显变好。”

  近年来,江西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全省森林经营规划、提升林质林相林效规划和江西省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指南等,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质量技术标准。各实施单位也因地制宜,编制相应实施方案,努力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生态,提高森林质量

  “以前采伐时,为了眼前效益,总先挑又大又直的树作为商品材卖掉。”江西省资溪县永盛林场负责人李志恒开着皮卡,在颠簸的山路上前行,“如今我们转变了思路,成功探索出人工杉木林大径材经营模式。”

  2001年,永盛林场从村里流转了1万多亩荒山的经营权,那时山上只有稀疏的残次林。2008年,永盛林场开始造林,经过6年时间,将承包的山林种满杉木,每亩220棵左右。然而,因一度沿用以前的森林经营模式,山上的树越砍越少,质量越来越差,很快就不得不重新造林,投入成本巨大,同时森林蓄积量下降,也带来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之后,永盛林场确定以直径24厘米以上的杉木大径材为主要生产目标,间伐时砍掉长势不好的树,留下有望长成优质大径材的树重点培育,从而提高杉木平均胸径,改善森林质量。

  森林可持续经营让森林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功能实现平衡。金盆山林场辖区内的龙井湖,是信丰县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在金盆山林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目标。

  “杉木没有主根,根系较浅,水源涵养能力比阔叶林要差许多,所以我们采用人工杉楠混交复层林经营模式。”朱恩永说,通过在杉木林中套种闽楠等珍贵树种,达到珍贵大径材生产,兼顾生态保护的经营目标。林下生长着兰花、马蹄蕨等30多种植物,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

  如今,林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去年10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阳彩臂金龟现身林场。

  “江西的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在森林面积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更需要提高森林质量。”江西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何齐发说,构建“国有林+集体林”经营格局,国有林场与乡村集体、民营林场、专业合作社协同发展,创造了马尾松纯林质量提升、珍贵树种培育、针阔混交异龄培育等模式,提高了森林质量,提升了林业碳汇潜力。江西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从2021年的81.78立方米/公顷上升到2023年的88.19立方米/公顷。

  转型探索,开展多种经营

  天一放晴,信丰县古陂镇大屋村村民王秀莲就加入金盆山林场的雇工队伍,为3月初种下的一批草珊瑚除杂草、施肥。

  “除了生产木材,还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朱恩永指着眼前林下一垄垄草珊瑚说,草珊瑚可做中药材,种植在优质杉木林下,可以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林场对木质林产品的经济依赖,是林场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所做的探索。

  今年50岁的王秀莲已在林场工作了七八年。“我在林场打零工,一年有3万多元收入;有村民就往林子里放一些蜂箱,一年能挣十几万元呢!”王秀莲说。依托林场的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农户吃上了“生态饭”,大家保护林地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在官山林场,阳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洒在去年种下的黄精苗上。“我们请专业公司在林下套种黄精等药材,每亩也能有几百元收益。”肖东京说,“林场每年造林最少两三千亩,间伐5000亩,抚育两三万亩,能解决周边村镇几百人的就业。”

  除此之外,官山林场还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枫香楠木良种基地。“未来,我们将尝试在良种基地开发科普研学项目。”肖东京说。

  江西不断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业态,培育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调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森林经营,支持林农集约经营,着力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全民参与、合作共赢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格局。

  2023年,江西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去年江西林下经济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836.5亿元,同比增长12.7%,林下经济规模和产值均居全国前列。”何齐发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0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